黃劍豐:推動潮劇在海內外發展的青年作家
作者簡介:湯承志,任致公黨廣州市委會第十四屆宣傳與黨史理論專委會副主任。
黃劍豐在新加坡維多利亞劇院與自己的劇作海報合影
新加坡南華潮劇社的2022年度大戲《狀元林大欽》于2022年10月16日正式在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上演。這是中國作家黃劍豐2019年繼《情斷昆吾劍》之后的第二個在海外演出劇目。潮劇作為地方戲種,不但扎根在潮汕,而且長期枝蔓海外,如今再度繁華,尤其在新加坡更是煥發出勃勃生機。
黃劍豐是一位創作頗豐的青年作家,出版有《故鄉是潮汕》《戲說》《嶺南文化名家·姚璇秋》《潮音曼舞動京華——姚璇秋傳》《星空下的囈語》等書,戲曲劇本作品有《情斷昆吾劍》《一樹梅花香》《狀元林大欽》《伯牙祭墳》《練水情》《三箭定天山》《桃花公主》等,曾獲第七屆廣州文藝獎、廣州市首屆青年文學獎,連續三年榮獲廣州市白云區第二、三、四屆宣傳文化精品獎?!稜钤执髿J》是黃劍豐應南華潮劇社之邀,精心創作的指定劇目,也是南華潮劇社排演的第二部黃劍豐潮劇作品。
無意栽花,
一腳踏入戲曲創作大門
在潮汕地區,幾乎人人都是聽著潮劇長大的,黃劍豐也不例外。逢年過節或者是諸神誕辰,潮汕地區皆會搭臺唱戲,唱的就是潮劇。潮劇在娛神同時,也以神明之名滿足潮汕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一個近六百年歷史的劇種,潮劇用潮汕方言來演唱,演繹的多是本土題材的故事,在當地很受歡迎,有非常深厚的民間基礎。
黃劍豐少年時期,雖然時時能聽到潮劇,但其實從未聽懂,直到有一年到外地上大學的時候,學校離家一千多公里,從家鄉坐大巴車到廣州,再轉綠皮火車要坐上十二小時,旅途無聊一般靠聽歌曲打發時間,有次母親在收拾行李時,不留心將黃劍豐喜歡聽的幾盒流行歌曲換成她自己在聽的兩出潮劇。漫長的火車旅途之中,黃劍豐只得聽起了潮劇。聽著聽著就聽下去了,有點聽明白了,就把自己帶入了劇情,一路上就聽完了兩出潮劇。直到現在,黃劍豐還記得這兩出戲《莫愁女》與《救風塵》。
在外讀書,基本上只能寒暑假回家,潮劇的腔調無形之中成了他鄉愁的一種寄托。在求學的這幾年里,這兩出潮劇磁帶,被黃劍豐反反復復地播放到音質受損。
后來,黃劍豐只要回家鄉,基本上會找一些潮劇來聽。親戚朋友都對他年紀輕輕喜歡潮劇的舉措感到奇怪,十幾年前,在人們眼中,戲曲是老人戲。但黃劍豐不這么認為,他覺得不喜歡潮劇的人是因為沒有深入了解,對潮劇沒有共情,感受不到戲曲里面的美。潮劇之美,在于音樂美、唱詞美、服裝美、表演美……在黃劍豐眼里,戲曲它處處呈現著美。
聽了很多潮劇后,再加上他一直喜歡文學,黃劍豐就開始寫起了對潮劇的觀后感、戲曲隨筆。沒想到這些冷門的戲曲隨筆竟然準確找到了閱讀群體,在戲曲群體之間獲得較高的閱讀點擊量。
2004年,在廣州當記者的黃劍豐,因為采訪的需要,認識了定居在廣州的潮劇前輩姚璇秋老師。姚老師是劇種的代表性人物,在海內外潮汕人中享有崇高的聲譽,一生極具傳奇色彩,她的經歷對了解潮劇文化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通過多次對姚璇秋老師的采訪,在研究姚璇秋老師從藝的過程種,黃劍豐對潮劇的文化發展歷史也漸漸熟悉起來。
2007年,廣東潮劇發展基金會跟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共同發起戲曲劇本征集大賽,面向全國征集戲曲劇本。當年潮汕地區發展處于一個低谷,重建信用、重塑形象成了當時地方政府的一個主流呼聲,黃劍豐希望借戲曲文學作品來進行響應,便想嘗試寫一個有關誠信的劇本來投稿,最后選中了古代“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創作了人生第一個潮劇折子戲《伯牙祭墳》,這折既寫友情,也寫誠信:子期與伯牙以琴相遇,子期聽懂了伯牙的琴聲中寄情高山流水之意,伯牙引為知己,兩人相約來年原地相會。兩人一諾千金,子期不幸染病,但是他即使死了也要守約,吩咐家人將墳建在兩人相會之地,伯牙也如期踐約而來,面對孤墳,人鬼殊途,伯牙悲催,在墳前彈完一曲,嘆息世間再無知音之人,遂將琴在墓前摔碎。劇本寫完投稿后,黃劍豐并沒抱希望獲獎之心,畢竟是第一次寫劇本,但是基于他對潮劇句式編排和韻律的熟練掌握程度,他把唱詞寫得很美。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黃劍豐牛刀小試的作品,獲得了這次面向全國征稿大賽的優秀獎。
《伯牙祭墳》只是一折小戲,潮劇創作初體驗的喜悅,讓黃劍豐萌生了創作大戲的念頭,更堅定了這個潮汕游子對潮劇和潮汕文化的傳播推廣決心。
黃劍豐與潮劇著名表演藝術家姚璇秋在探討劇本內容
有心種柳,
十年劍光如電耀梨園
有了寫大戲的想法,黃劍豐開始搜集題材。他從小喜歡武俠小說,對梁羽生先生的《還劍奇情錄》里的故事記憶深刻,于是從中摘了一個故事素材開始進行劇情重構的創作。2008年,每天寫一場戲,用一個月的時間黃劍豐完成了七幕戲劇本的創作,因為全劇劇情都是圍繞昆吾劍展開,他給這個戲取名《情斷昆吾劍》。但當時中國戲曲整體的發展還是低谷,創作完成后,黃劍豐也曾將這部戲推送給一些劇團、導演,但一直沒人愿意排演,劇本一放就是10年。這10年里,黃劍豐也曾灰心,但他不曾遺憾,因為這是發自他內心的熱愛進行創作,他相信總有一天它會不再蒙塵。
到了2017年,新加坡南華儒劇社(后來改為潮劇社)與廣東潮劇院二團在汕頭聯合舉辦“慶祝中新建交27周年·促進中新文化交流”潮劇折子戲演出專場,黃劍豐與南華潮劇社結緣,后來經過新加坡南華潮劇社藝術顧問方玉麟先生的大力舉薦,這個劇本到了南華潮劇社手中,其時正逢新加坡潮劇社改革,新加坡南華潮劇社獲得了新加坡文化部藝術基金的扶持,他們正在找創新題材的劇本,最終選中了《情斷昆吾劍》。南華潮劇社請來了廣東潮劇院著名作曲王慶蘇先生為全劇譜曲,特邀新加坡著名的話劇導演吳文德來導這部戲劇。吳文德導演的母親是戲曲演員,對戲曲也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吳導很快就把這部大戲排出來了。2019年在新加坡的維多利亞大劇院上演了三天。幾乎整個新加坡的潮汕社團都組織人員來看,時任新加坡文化部政務長王志輝與次長馬炎慶看了之后,非常滿意,馬炎慶還在他的推特里面向新加坡的全國人民推薦了這個戲。三天演出非常成功,所有的票全部售罄,場場滿座。
回憶起坐在新加坡國家大劇院劇場里第一次觀看自己首個演出的作品,聽著自己創作的詞一句一句被演唱出來,黃劍豐頭腦一片空白,有點如夢似幻的感覺,甚至不敢相信這一切是真的!后來他總結當時的內心感覺“特別驕傲,特別自豪”!這10年,真是太不容易了。
2019年年底,距離新加坡演出大約半年,恰逢汕頭潮劇文化周舉辦,新加坡南華潮劇社應邀帶著《情斷昆吾劍》來汕頭演出,又應邀到廣州南方劇院演了兩天,這個戲前衛的燈光舞美與服裝道具,傳統的潮劇唱腔,這個帶著南洋文化氣息的潮劇很快就在大陸這邊引起了轟動。南華潮劇社此次到廣東來演出,是新加坡建國后當地的潮劇團體首次來廣州演出,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總裁Low sze wee專程從新加坡飛到廣州觀看演出,新加坡駐廣州總領事館副領事白素琴也出席了演出晚會,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研究中心還邀請了二十幾位戲曲界專家教授來現場觀看這部潮劇。南方劇院演出后,第二天在中山大學舉辦這部戲的座談會,專家學者對這部戲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
2021年11月24日,第二屆AITA國際線上戲劇節舉辦,《情斷昆吾劍》應邀到開幕式演出,由于受疫情影響,最后改為線上展演。
因為有了《情斷昆吾劍》這部戲的合作,2020年6月,新加坡南華潮劇社再次邀請黃劍豐創作關于一部反映明代潮州狀元林大欽故事的潮劇劇本。林大欽是明朝嘉靖壬辰科狀元,對后世潮汕文化的影響非常大。時至今日,潮汕地區“出花園”成人禮的幾個儀式就跟林大欽有關。出花園習俗隨著潮汕人傳到了海外。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都保留“出花園”的習俗。黃劍豐當時正好也在研究林大欽的題材,《狀元林大欽》這個劇本很快就寫好交給了新加坡南華潮劇社,經過刻苦的排演,終于在2022年10月16日成功上演。
潮音寄鄉愁,
海內海外潮人共一脈
凡有華人集中居住的地區,幾乎都有戲曲劇目的演出或戲曲唱段的演唱。潮劇從明代逐漸成熟到現在已經有近600年的歷史,隨著潮汕人的腳步走出國門,潮劇因其承載的宗教信仰、娛樂、鄉音而成為聯結海內外潮人共同的精神文化紐帶。
潮劇在東南亞也曾有過一段黃金時間。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侵華以及1943年的大饑荒,導致大批潮劇戲班下南洋。當時在泰國、馬來西亞(其時新加坡尚未獨立建國)、越南等地聚集了很多潮劇戲班,潮劇的海外市場競爭激烈,戲班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推陳出新。編新戲、推名角,在舞美、絕技方面下功夫等等,當時海外的潮劇表演已經有飛檐走壁,騰龍駕霧,噴火等逼真特技使用,目的就是要吸引人來看。潮劇在海外紅極一時,時至今日,潮劇在東南亞依然有著廣泛的觀眾基礎,新加坡南華潮劇社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海外老一輩華僑的離世,潮劇在海外逐漸式微,在東南亞大多數地方都是以民間社團的狀態維持著生存。在藝術多元、文化多元的當代社會中,完全靠戲曲自身來維持生存幾乎不可能。潮劇之所以能在新加坡得到發展,主要還是潮人社團以及新加坡政府的支持。1991年新加坡成立了國家藝術理事會主導新加坡藝術發展。2007年,新加坡推出“1+1”的政策扶持戲曲社團。所謂“1+1”,就是劇團開展公益演出,政府根據演出募捐到的善款,給予同等金額的補貼。新加坡華南潮劇社在“1+1”政策的扶持下,通過推出創作劇目、重溫經典名著、移植海外近作展現了社團的硬實力,由此成為了新加坡文化部藝術基金扶持的重點部門,在此基礎上,新加坡南華潮劇社積極走出新加坡,開拓市場。在新加坡,潮劇不但代表著一種文藝形式,還起到了文化傳播橋梁的作用,從鄉音上升為文化交流的符號。
潮聲依舊,“潮”起續新篇
文學創作是黃劍豐當前的主要工作,2022年8月份,黃劍豐被中國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黃劍豐的文學創作迎來一個更高的平臺,多年來堅持創作的積累,新書《普寧記》《走馬嶺南》《詩經筆記》《感時花濺淚》以及長篇武俠小說《戰潮州》陸續與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在戲曲劇本創作方面,黃劍豐也沒有停歇,在大量創作潮曲單曲詞作的同時,還將陸續推出幾部戲曲新戲《一樹梅花香》《姚璇秋》《莫宣卿》(粵?。栋倩ㄚ!罚ɑ泟。?。這些作品都是立足嶺南本土題材,用時代的視野講述嶺南文化故事。通過與時俱進,讓嶺南文化世代傳承下去。其中《一樹梅花香》描寫廣東鄉村振興過程中精神風貌,講述鄉村振興的故事;粵劇《莫宣卿》寫的是嶺南地區歷史上第一個狀元莫宣卿的故事;《姚璇秋》則是黃劍豐寫完潮劇大師姚璇秋的傳記后,認真將姚老的故事搬上舞臺,用潮劇這個藝術形式來講述一代潮劇大師的藝術歷程,以此告慰她老人家,潮劇有人在傳承,潮人一直在努力?!栋倩ㄚ!穭t是應粵劇團邀請,取材于明代廣州本土彭孟陽與張喬的故事,將于年底推出。
黃劍豐在新加坡為讀者簽名
黃劍豐認為,潮劇雖然是地方戲,也一直在慢慢地走著它的發展之路。當前在潮汕地區,曲間樂社隨處可見,也有不少年輕人參與其中,而且年輕人還利用現在的抖音、微信視頻平臺,進行直播及宣傳。在潮汕地區,時不時可以看到,尋常鄉村群眾,不論年紀大小,拿起話筒,擺個攝像頭就開始直播,村與村之間的戲曲交流活動也很頻繁旺盛。
地方戲劇要走出國門在華人社會傳播其實挺不容易,首先戲曲文化的生存基礎是人才,人才要靠體制吸納和培養,還有華人社會的氛圍也很重要。前幾年,廣東潮劇院與中國戲曲學院合作設立潮劇本科班,第一批學子有28人,采取“協同合作,協同培養”新思路,探索“學校+基地”新模式,搭建戲曲人才培養、傳承創新、創作實踐平臺。在對外發展方面,廣東潮劇院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分別設立四個潮劇傳承中心,充分發揮其省級專業院團的編創優勢,推動解決海外劇團在潮劇傳承傳播方面編劇、作曲等人才缺乏的瓶頸。
在黃劍豐眼里,潮劇發展的星星之火正在新時代燃起,他也借助自己的文學平臺,努力推動潮劇文化在海外的傳播。